和记黄埔幼儿园课题学习记录表
学习人 | 汪丽惠 | 学习时间 | 2024.05 |
名 称 | 从“正式的课程”到“经验的课程”——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课程转化的个案研究 | 出 处 | 知网 |
内
容
概
述
| 该研究以古德莱德课程层级理论为研究视角,试图探析幼小衔接主题课程从“正式的课程”到“经验的课程”发生的变化过程。研究过程中,运用文本分析、现场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搜集研究 资料,对 28 份观察资料、164 份教案、38 份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: 1.该园从“正式的幼小衔接主题课程”到“经验的幼小衔接主题课程”的转化呈现的特点为:(1)目标层面:从均衡“三维活动目标”到侧重“情感领域”目标;(2)内容层面:从“固定”走向“生成开放”;(3)组织形式层面:从“多元”走向“单一”。 2.在同一层级幼小衔接主题课程“转化”呈现的特点为:(1)内容层面:不同班级课程内容侧重不一;(2)教师层面:“分工”与“合作”差别化的实施主体;(3)实施层面:不同班级存在“认真负责”与“敷衍了事”的课程组织差异;(4)经验层面:不同班级间幼儿的知觉、感受与学习成就存在较大差距。 3.该园从“正式的幼小衔接主题课程”到“经验的幼小衔接主题课程”的“转化”原因主要有:(1)课程决策制度及决策权力的影响;(2)课程组织制度及组织权力的影响;(3)课程领悟及实施过程的影响。同一层级幼小衔接主题课程“转化”原因主要有为:(1)幼儿的主体差异性导致生成的经验与兴趣不同;(2)不同班级教师关注侧重补足本班幼儿经验“短板”;(3)班级教师间能力素养有所差异。 | ||
反 思 评 价 | 要更有效地践行幼小衔接主题课程应注意:1.课程实施中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课程决策权,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;2.管理层面应在时间上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,减小课程实施时间压力;3.教师需提升自身专业素养,正确把握课程实施方向;4.园方应定期深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,及时优化课程内容;5.课程实施中建立合作式的师生关系,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。 |